西山区于九月三十日荣获省政府授予的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县”称号,它是昆明市今年唯一获得该项荣誉的地方。这是西山区再次获得的荣誉,包括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优秀组织奖,云南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称号,云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云南省教育系统“五好”关工委,云南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先进单位,云南省中小学校勤工俭学先进集体,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区,全国平安县区等多项表彰,又增添了一张闪亮的“名片”。
西山区一直把教育当作建立新西山和谐社会的核心要素,作为促进西山社会和经济全面均衡进步,开创经济、文化与社会发展新局面的重要举措来实施,在规划、资金、人才吸纳等方面优先支持教育,五年时间里总共投入资金325826万元,增加教师586名,促成5所知名学校合作办学,建立新学校7所,改造扩建学校18所。
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保障,必须将教育摆在首要位置,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令民众满意的教育服务。西山区将严格执行党的教育指导原则,完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的中心工作,特别关注乡村基础教育的实施,同时推进早期儿童教育的发展,扩大高中教育的覆盖面,健全职业教育的整体架构和技能培训机制,促进产业与教育的深度结合以及学校与企业间的紧密合作,力求让所有学子都能获得均等且优质的学习机会。
政策到位 优先保障教育投入
近些年来,西山区陆续颁布了《中共昆明市西山区委 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进教育强区建设的实施意见》《西山区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西山区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2020)》《西山区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方案》《西山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方案》等多项文件更多公务员考试网题库就点击这里,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等关键方面,为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西山区组建了专门团队,负责周期性探讨教育事务,并时常亲赴教育机构实地考察,同时与各主管部门建立对接学校的工作机制。团队会依据需要,分别召集区委核心会议、政府常规会议以及专项议题会议,迅速处理教育领域面临的挑战与障碍,从而确保教育在区域整体事业发展中占据引领、统筹和根本性的战略位置。
当前,构建了县级统筹的管理模式,建立了确保教育经费持续增加的稳定制度。此后,推行了事务、财政及人员权力的统一安排,使得农村基础教育的职责从过去由下级单位分担,转变为由政府部门主导承担。
西山区一直把教育当作首要发展的方向,确保经济社会的进步计划首先考虑教育,政府的财政拨款首先用于支持教育,公共资源首先用来满足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需求。过去五年,持续健全经费支持体系,调整财政投入布局,多方筹措资源,保证教育经费准时、全额到账,且增速超过政府常规收入增幅,为教育革新进步奠定了稳固的经济基础。
统筹规划 学前和义务教育双保障
学前教育的增量提质,是西山教育规划的重要部分。《西山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方案》等相关计划的推行,以“主城区均衡配置,农村地区全面覆盖,优质园比例持续提升”为方向,采取“改造部分,升级部分,建设部分,增设部分”及“知名园加分支园,知名园加民办园”的路径,对农村和山区的幼儿园进行改建扩建和新建,共计10所,同时新建小学配套幼儿园16所,确保山区和农村每个社区都设有幼儿园,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得到快速扩充。
2012年到2016年期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由99.80%上升至101.00%的水平,省一级园共有32所,占全区幼儿园总数的27.83%,省优级幼儿园数量为67所,占全区幼儿园的58.26%。在此期间,学前教育累计投入总经费为80495万元,其中国家财政性经费投入为21127万元。
西山区在义务教育公平方面执行了保障措施,五年间拨付寄宿生生活支持达1700万元,覆盖了16053名学生,确保了区域无贫困家庭子女失学。同时推行了乡村学生营养扶持项目,覆盖了三个涉农办下辖的41所学校,从2012到2016年累计帮助了63161名学生。强化弱势学校教育质量,构建区域协同治理模式,推行城镇乡村结对支援政策,互派管理人员及教学人员共计五百七十二名。
维护外地适龄学子入学的权利。过去五年,本区小学接收流动人口子女20398名,占全区小学一年级学生总数的52.17%,其中,在教育局直属小学就读的有19037人,比例高达93.33%;公立初中招收流动人口子女15863名,占全区初中一年级学生总数的49.24%。考试成绩持续提升,顶尖学生比例稳定维持在27.5%以上,严格遵循高标准,进一步巩固并发展了九年义务教育和实验教学的成果。
名校领办 优质教育资源协同发展
构建区域教育合作体系,借助品牌学校合并帮扶、重点学校承办等途径,扩充精英教育服务供给。书林第一小学兼并了马家小学之后,十七号片区以及周边的居民,可以接受到优质的小学教育;书林第二小学承办的“书林第二小学西苑学校”,和昆明市第一中学联合开办的昆一中西山学校、昆一中附属小学,还有由云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承办的润城学校,这所学校提供初中和高中一贯制的教育,目前发展态势十分良好。此外,需要调整学籍管理方式,突出学校确保学生完成学业的根本职责,所有区域内的中小学生,其学籍和考试记录都在云南省教育水平平台以及国家学籍管理系统中进行登记,这样能够实现每个学生拥有唯一档案,档案跟随学生流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入学比例和持续学习比例都超过99个百分点。从2012年延续到2016年,用于义务教育领域的总资金累计达到了二百三十一万七千零四万元。
民办教育领域,已形成推动其进步的稳定制度,借助城区更新机遇,借助市场力量优化民办教育布局,逐步让规模有限、设施落后、水平不高的民办学校退出市场。2012到2016年间,批准设立民办幼儿园三十一家,关闭无资质幼儿园十一家,还运用“名校联合”等办法,增加优质民办教育供给。2012年到2016年期间,针对民办教育的财政支持总额为12603.35万元。
强基提质 多渠道优化职业教育
启动高中教育“强化品质”计划,拨付六千余万用于昆五中、西山区第一中学首期基建项目。昆一中西山学校获得省级二级一等学校资格。2012到2016年间,西山区高考录取率持续高于96%。当前,职业教育发展迅猛,构建起由政府部门牵头、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职教发展模式,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校等三所院校获得省部级重点职校认定,区域内外普职教育比例持续增长。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由2012年的94.67%增至2016年的96.81%。2012至2016年间,普通高中教育累计投入资金48809万元。
遵循体系化培育品德风尚,推动专业教育走向市场化,促进学校运营企业化,实现合作实践基地化,着重职业发展,深化合作办学,健全基础建设。西山区职业高级中学动用38.8万元打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产学研实训场所,设立了旅游商贸专业实训室十个、汽车修理专业实训室六个;云南经贸外事学校斥资300万元建立了金工和汽修实训场所;云南昆明工业学校投入368万元构建了数控实训场所;云南新华计算机中等专业学校花费超过100万元建造了云南地区首屈一指的电商平台模拟实训场所、动漫设计实训场所、家居装修设计实训场所。炎黄学校组织了关于职业学校品德培养的学术会议,旨在构思卓越的企业文化教程,2012到2016年间,该学校在职业教育方面的总投入累计为32994万元。
强化支撑 区域特色不断彰显
西山区师资力量持续提升,借助推行“园丁计划”以及教师专业成长“七项举措”,整体教师素质得到增强。目前,整个区域之中,特级教师数量达到六名,云南省的“学科带头人”有七位,“骨干教师”则多达二十九位,昆明市方面,“春城名师”有十位,“学科带头人”高达九十九位,“骨干教师”的数量为166位,“教坛新秀”则拥有七十位,西山区在“学科带头人”方面有360位,“骨干教师”达到了588位,“教坛新秀”也有227位。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总人数为1238名,其中包括民办教师,他们构成了区级专任教师整体的20.65%。
教育设施状况持续优化。推行了学校建筑安全项目及义务教育机构规范化建设项目,着力升级办学基础。自2012年起,在城区社区更新过程中,筹集并引入资金达11.39亿元,增设了五处配套学校,总建筑面积为16.4万平方米。增加了4000多万的资金用于教学设施和书籍的购买,全区的教育管理机构学校的办学环境已经符合《云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规范》的要求。已设立安全风险应对预案,强化了生产安全分级管理架构,购置超过千万元校园网络监控设备六百余件,增添安保工具,修缮校园消防及防雷系统,花费资金一千二百零六万五千四百元,安排区级公民办学校保安五百一十九名,人防覆盖比例为百分之百;配置物防装置三百九十八套,一百六十一所学校安装监控装置,配备比例达百分之八十九点九四;一百四十六所学校安装紧急报警装置,配备比例达百分之八十一点五六;一百六十四所学校安装防撞击装置,配备比例达百分之九十一点六二,确保“人力、物资、技术、规章”防范措施落实到位。创建了四个省级安全校园,三十二个市级安全校园,三十一处区级安全校园,没有任何重大校园安全事故出现。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西山区作为全省首个运用“融资租赁”模式,筹集了7567.60万元资金,用于推进“班班通”教育信息化项目的建设。2012年,该区被教育部选为第一批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范化应用试点单位,同时也是全国21个教育云试验区之一。西山区承接了全国首批教育信息化项目中的两个,分别是数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教师网络社区建设。
西山教育持续进步,凭借不懈奋斗,已构建起一个充满活力的体系,该体系具备鲜明的地域特色,教育层级丰富,网络覆盖广泛,结构完整,优质资源正逐步从城区扩展至郊区及偏远山区,展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昆明日报 记者李静 通讯员马世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