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南区于8月23日举办了区委人才工作大会以及市南区人才引进盛会。会上,主题为“才聚市南,引领未来”的口号被提出,同时推出了市南区“1+N+2”人才政策2.0版本、《市南区重点产业人才需求目录》以及《市南区人才成果目录》,并向社会各界发布了市南区的招才邀请。
典型交流——为人才工作凝识聚智
近五年来,市南区成功引进各类人才超过18.2万人,人才工作实现了显著进展和多项创新。在会议现场,市南区人社局、松立控股集团、山东省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的海洋科技孵化器以及彼图科技,就人才发展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讨论,通过思想的激烈碰撞,激发了新的创意,为人才工作的未来发展汇聚了宝贵的智慧。
政策升级——为人才成长全面助力
为适应时代进步的需求更多公务员考试网题库就点击这里,进一步彰显政策在吸引人才方面的效能,会议现场正式推出了市南区“1+N+2”人才政策的升级版2.0。在政策1.0版本的基础上,市南区对政策进行了22项调整,其中10项奖补标准位居全国前列、3项在全省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9项在全市范围内表现突出,成功推动了人才政策体系的更新换代。此举不仅扩大了人才政策的覆盖范围,增强了奖励扶持的强度,还提高了人才评价的科学性,通过实施先进的政策来引导人才发展,并运用实际资金支持人才成长。
站点聚才——为人才招引拓宽渠道
市南区积极寻求创新,与众多专业机构携手合作,在人才引进领域推出新举措。在大会现场,对包括中国海洋大学、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技术转移中心、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在内的16家首批市南区人才集聚工作站予以授牌。此举旨在多方位打造融合人才(项目)推荐、政策宣传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招才引智工作平台。
需求订单——促人才产业链接融合
为促进人才与企业之间的有效对接,更有效地为人才成长搭建平台,会议公布了《市南区关键产业人才需求清单》与《市南区人才成果转化清单》。这两份清单详尽地列出了约9000个关键产业的人才需求以及104个成果转化项目。人才和企业可通过网络实现“一键式”直接对接,实现双方互动,从而为市南区关键产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青岛市南区委书记王锋强调,得益于其开放包容的城区特色,市南区已成为众多人才的优先选择和汇聚之地。在这里,求贤若渴、爱护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培育人才的观念已经深深融入了城区的文化与精神之中。市南区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实施人才强区的发展战略,持续优化人才服务相关政策措施,拓宽人才引进和集聚的途径,打造人才发挥作用的平台,竭尽全力营造既适合工作又适宜居住的生产生活环境,从而在人才工作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和新的进展。众多人才在市南落地生根,他们坚韧不拔,全力以赴地参与市南的各项事业,促进了经济指标的提升、吸引了大量投资、推动了城市更新和建设等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多项关键指标逆势增长,为该区域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王锋表示,市南区第十四次党代会为市南区未来五年的发展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规划图,明确了“确立一个发展目标、协调两大发展布局、凸显五种发展特质、执行六项发展策略、完成十项重大任务”的方针。每一项任务都亟需强大的人才力量作为支撑,每一项工作都为人才的创新和创业提供了宽广的舞台。站在新的历史征程开端,市南区此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渴求人才,也更适合培育那些胸怀壮志、志向远大的人才群体,我们热切期望与各位人才携手,共同为打造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典范区域而努力拼搏。
王锋着重指出,市南将坚持“不求居住之地,只求发挥作用”的原则,全力推进浮山湾国际人才港等众多海外人才引进平台的建设工作。同时,将深入开展“才耀湾城智汇市南”等一系列招才活动。通过大胆的创新措施和前所未有的力度,全力吸引并培养战略“领军人才”、产业“杰出人才”、青年“优秀人才”、行业“专业人才”以及本土“优秀人才”。把高质量的人才工作成效作为追求卓越的关键支撑,不断开拓新时代人才强区建设的新局面,为市南在区域发展中担当龙头、树立典范、开辟新局面奠定坚实的基石。
王锋向全球英才抛出橄榄枝,热忱邀请各界精英来市南开展创新和创业活动。市南区将不遗余力地推崇人才、凝聚人才、引导人才、成就人才,竭尽全力为人才打造一个既适宜工作又适宜居住的生产生活环境,并致力于与广大英才携手共进、共创双赢的未来。(中国日报青岛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