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继续投身于实习的辛勤工作中,我挤出了点滴时间,对上个周末参与的南京银行校园招聘笔试进行了梳理。在此,我想给大家提个醒,顺便也为自己点个赞,人品爆发,成功进入面试环节啦!
通过校园招聘途径加入公司的前辈们,他们在应届生论坛上了解到许多宝贵的经验和资讯,有空余时间便会前来浏览并汲取知识,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确实很有成效。
笔试作为海选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个人觉得它主要侧重于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评估,包括但不限于阅读并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快速反应的敏捷性、逻辑推理的准确性、色盲的检测以及心态的平和程度等。
关于准考证打印,我清楚记得那是在考试周第一个工作日下班途中,我接到了一条通知短信。据悉,站内信件已于下午发出。那些渴望尽早得知消息的小伙伴们,不妨留意一下自己账号的站内信哦。
拿到准考证,规划好当天的出行路线,实在不明白为何总有人等到考试开始后才赶到,这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发挥,还可能打扰到正在认真答题的其他考生。另外,还需留意南京银行的规定,要求考生必须携带三证,即准考证、身份证和学生证。每年都有不少考生忘记带学生证,负责审核资料的小姐姐会平静地告知,可以使用电子版、在线版或照片形式的材料来证明所学专业。估计这种情况每年都会发生,因此建议总行招聘部在准考证上用加粗和划线的方式明确标注所需的三证。
。
该考试时长为2.5小时,属于综合性质,它被划分为五个独立单元。每个单元的考试时间都是固定的,考生不得提前交卷。一旦提交,便无法返回进行修改。
行测考试的第一部分需要完成,整个考试时长为70分钟,其中包含了多个模块:言语理解与表达(包括病句辨析、段落排序、动词及近义词的区分等),数学应用题(涉及工程问题、行程问题、方阵问题、路灯问题等),逻辑推理(如寻找数字规律、根据条件判断谁说了真话等),以及资料分析(共15题更多公务员考试网题库就点击这里,要求从图表中快速提取信息,特别关注表格的标题、年份和标注内容)。我采取的对策是,首先着手于我最为擅长的资料分析,同时严格把控时间分配,毕竟时间总是有限的,因此我更注重在有限的时间内追求尽可能高的准确率,以实现性价比的最优化;在解题过程中,我可以灵活选择跳过某些题目,而资料分析部分则通常是放在最后完成。在数字推理题中,若未能于30秒内迅速洞察出其中的规律,便需标记猜测一个答案,挑选自己熟悉的部分进行尝试。考前的一个月,一边刷题一边归纳总结规律显得尤为关键,这些规律无非是数列、和差积商、平方、立方以及奇偶项等,幸好在考试中这部分所占的比重并不大,因此不会过多地占用时间。
第二部分涉及行史,的确,这家银行对行史考察颇多,每年这一部分的送分量都是最大的。平时只要关注南京银行官网、新闻报道、财务报告以及官方招聘微信公众号中相关内容,应对起来自然游刃有余。今年考试中,我迅速答出了南京银行的热线电话 、招聘微信公众号的名称、2018年1000家大银行排名、银行品牌500强排名以及被银监会评为城商行“领头羊”等信息。不过,回想起来,有两道题我记忆上出现了偏差。在备考时,不能仅仅记住时间事件,诸如大股东的名称、投资参股和控股的机构名称,论坛的主题等细节,都需要精确记忆。
第三部分内容繁杂,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财会以及时政新闻等多个领域,每个领域包含五道题目。凭借个人所学,up主在经济和财务方面表现自如,但在管理和营销方面则显得无所适从。鉴于考前准备充分以获得收益的可能性极低,不建议深入研究。至于时政新闻,则较为常见,涉及的都是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重大事件。
第四部分是反应力注意力测速环节,包括数星星、找茬和动态捕获等游戏,难度由易到难,一般而言,锁定三个目标以内较为轻松。但一旦目标增至五个,即便熟练操作也显得有些吃力。时间紧迫,我常常在完成所有题目之前就被迫跳到下一环节。今年遇到的最后一个动态捕获,我在之前的讨论中并未留意……需要锁定十个滚动小球中的五个,这样的难度级别确实不寻常,似乎只能看运气了,哈哈。
在最后一环节,进行性格测评时,坚持做自己往往是最明智的选择,这样做可以确保在问题的选择上不会出现冲突或矛盾。那么,如果出现前后不一致的情况,是否会被认为是性格上的纠结呢?
走出考场后,工作人员细心地递上了温度适宜的咖啡和装满礼品的宝盒,这让我感到非常舒适。南京银行在笔试开始前就慷慨地发放了红包,我对你充满信心。
愉快结束了当天考试,期待之后再来发帖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