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分析:2023年甘肃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荀子教育思想是由公务员考试资料网(www.gk6.cn)为您精心收集整理,希望这篇2023年甘肃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荀子教育思想为您带来帮助,如果感觉有用,可以分享给您的朋友。下面是2023年甘肃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荀子教育思想正文
甘肃教师招聘考试内容一般为教育基础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备战甘肃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甘肃中公教育为广大考生准备了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望各位考生及时查看。
荀况是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也是先秦思想之集大成者,可以说是整个春秋战国思想理论的总结者,其思想和社会实践对战国末期的社会政治和思想学术的发展,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提的“性恶论”,在中国教育史上开创了与教育“内省说”完全相反的教育“外铄说”,促进了教育理论的发展。
荀况重视以儒家经籍为内容的文化知识传授,他根据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结合当时的形势,对孔子所编订的“六经”进行了继承和改造,对经学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由于荀况的传经,先秦儒家经籍得以保存,使后世中国封建社会教育有了经典的教科书,为其文化、思想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性恶论与教育作用
荀子非常重视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但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可以变善。荀子关于“性恶论”与教育作用的观点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性伪之分”:
荀况批评了孟子的“性善论”,认为孟子的根本错误在于后天的“伪”与人先天的“性”混同起来,不懂得性伪之分。人性指人的先天素质、人的自然状态:“伪”泛指一切通过人为的努力而使人发生的变化。荀子认为人之所以“恶”,就是因为人生来好利,为争夺利益就产生暴力,所以说人性恶。
(二)“性伪之合”:
性与伪是有区别,甚至对立的,又是联系与统一的。性与伪就是素材与加工的关系,没有素材,就无以加工文饰;而缺乏加工文饰,素材永远是那么原始和不完善。只有素材与加工的结合,“性伪合”,才能实现对人的改造,实现对社会的改造。
(三)“化性起伪”(即教育的作用) :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化性起伪”的作用。教育作用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二是环境的作用。因而,“化性起伪”是环境、教育和人的努力的共同结果。荀子也很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认为教育能够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使兵劲城固,国富民强。
荀子认为教育之所以能化性起伪,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人的贵贱、智愚都取决于后天的教育和学习;
第二,环境对人的成长有重要作用,但人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
第三,学习与教育是人素质高低和命运好坏的决定性因素;
第四,个人也要努力去积累知识。环境、教育和个体努力,三者协调有序,人才的造就才成为可能。其观点具有唯物主义因素。
考试要点:客观题考查,主要考查性恶论代表人物、化性起伪的作用
三、教育目标:培养“大儒”
教育应当以大儒为培养目标。荀子把当时的儒者分为几个层次:俗儒、雅儒、大儒。俗儒这类人徒有儒者外表,对古经能背诵却全然不知其用,趋炎附势,人格低下;雅儒虽显得笨拙,但能承认无知,显得坦荡;大儒是最理想的一类人才,是知类通达、博古通今的人,他们不仅知识广博,而且能以已知推未知,自如应对新事物、新问题,自如地治理好国家。
四、教学内容:儒经其中以《礼》为重点,礼是一切事物的绳墨和一切行为的规范。“礼”是一切教育理论的核心。
1 2
- 无相关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