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分析:2022年甘肃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由公务员考试资料网(www.gk6.cn)为您精心收集整理,希望这篇2022年甘肃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您带来帮助,如果感觉有用,可以分享给您的朋友。下面是2022年甘肃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正文
甘肃教师招聘考试内容一般为教育基础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备战甘肃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甘肃中公教育为广大考生准备了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望各位考生及时查看。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主要体现在人的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和互补性等五个方面。这些规律具有重要的教育学意义,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规律。
(一)顺序性
正常情况下,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性,不能逾越,也不能逆向发展。而且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量变到质变的一个发展过程。
如刚出生的婴儿,往往都是先会动脑袋再会动身,先会翻身爬再会走路,先会走路这种粗大的动作再会像拿筷子等精细的动作。民间谚语“三翻六坐七滚八爬”的出现,也体现了人在身体发展上具有顺序性的道理。
所以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我们应该做到循序渐进,培其根而顺其时,按照一定的顺序去发展,遵循学生发展的顺序性,不能揠苗助长。
(二)阶段性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具体表现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不同的总体特征和主要矛盾,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比如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童年期的学生思维具有很大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而到了青年时期,主要是以抽象思维为主,情感较为细腻。这就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所以,就要求教育者要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的特点阶段进行,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特点提出不同的发展任务,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有针对的进行教育。不能搞“一刀切”。
(三)不平衡性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具体表现在:第一:同一方面,不同时期的发展是不同的。如:身高和体重在1岁和青春期发育较为明显和迅速,其它时间都处于较匀速的发展。第二:同一时期,不同方面的发展也是不相同的。比如儿童在1岁左右通常是儿童发展语言和行走能力的时期,有的孩子先发展走路再说话,有的则是先说话再行走。而且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速度不同,青春期的孩子在生理上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但是在心理上仍然不是很成熟,这也说明了个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在了解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的基础上,我们要了解关键期的概念,关键期是指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动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由奥地利学者劳伦兹所提出,在关键期对孩子进行恰当的教育,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关注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恰当把握语言、思维、人格等发展的关键期,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个别差异性
个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受遗传、环境、教育、以及其主观能动性的不同的影响,每个人的发展优势、发展方向和达到的水平往往是千差万别的。如,在性格上有的人内向,有的人外向;在个人发展上有的人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
所以,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策略,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发展。
(五)互补性
个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具体表现在生理与生理的互补,如:盲人的听力、嗅觉、触觉往往会好于常人;互补性的另一方面还体现在,机体某一方面受损甚至缺失时,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们战神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身残志坚。如:海伦凯勒、贝多芬,霍金、张海迪等。
所以,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 无相关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