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分析:2023年甘肃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奥苏伯尔是由公务员考试资料网(www.gk6.cn)为您精心收集整理,希望这篇2023年甘肃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奥苏伯尔为您带来帮助,如果感觉有用,可以分享给您的朋友。下面是2023年甘肃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奥苏伯尔正文
教育心理学重要考察人物之奥苏伯尔
在心理学部分的考查内容当中,奥苏伯尔是一个考查频率很高的人物,在各地的各类考试当中屡次出现,此处对于奥苏伯尔的典型理论做一个梳理。
1.遗忘的同化理论(此考点做人物与理论的匹配记忆)
奥苏伯尔认为,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当我们学到了更高级的概念和规律以后,高级的观念可以替代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遗忘,从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负担。
2.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奥苏伯尔从两个维度对学习做了区分: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奥苏贝尔提倡有意义接受学习,并提出了有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同时提出上位学习(总括学习)、下位学习(类属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三种学习方式,同学们要理解异同,并能举例说明。
3.先行组织者
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同学们需要深入理解这一内容,例如先行组织者的抽象概括水平相比正式学习内容要更高还是更低(答案为高),更适合机械学习还是意义学习(答案为意义学习),以及其引申出的陈述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的意义。
4.学习中的动机因素
奥苏伯尔主要关注的是成就动机,即学生试图获取好成绩的倾向。与众不同的是,在奥苏贝尔看来,成就动机主要由三方面的驱力所组成:认知驱力、自我-增强驱力、附属驱力。所谓认知驱力,就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简言之,即一种求知的需要。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附属的内驱力是指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或权威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需要。成就动机的这三种内驱力成份,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民族和不同人格结构的学生中比重各不相同。
历年考题:
1.奥苏贝尔认为,学习过程中新旧知识的同化主要有三种方式,即__________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答案:类属或下位)
2.奥苏贝尔根据学习材料和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将学习分为( )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
(答案:CD)
3.简述奥苏贝尔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
4.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这属于 ( )
A. 并列结合学习B. 下位学习C. 上位学习D. 相关类属学习
(答案:C)
5.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 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
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欲望内驱力D.自我提高内驱力
(答案:D)
奥苏伯尔之认知结构中对迁移影响的变量
人格理论是心理学家对人格及其差异进行描述和解释,从而对人的行为进行冲刺和控制所使用的概念体系。由于心理学家们关注的层面、采用的方法等差异巨大,事实上造就了诸多的人格理论,包括特质理论、生物学的人格理论、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行为主义的人格理论、人本主义的人格理论等,考试占比较高的有以下几个重要理论:
一、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心理学家首先要回答“人格是什么?”“人格由哪些因素构成?”等基本问题。特质学派认为,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常用的基本单位。
奥尔波特于1937年首次提出了人格特质理论。他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一类是共同特质,指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上,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另一类是个人特质,指人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个人特质依其在生活中的作用又可分为三种:首要特质,这是一个人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到一个人的各方面的行为。中心特质,这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特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10个。次要特质,这是个体的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
二、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卡特尔对人格特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的一个理论模型。模型分成四层,即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1.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表面特质指从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根源特质是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其基础的行为特质。
2.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
体质特质由先天的生物因素所决定,如兴奋性、情绪稳定性等。而环境特质则由后天的环境因素所决定,如焦虑、有恒性等。
3.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它们同时受到遗传与环境两方面的影响。动力特质是指具有动力特质的特质,它使人趋向某一目标,包括生理驱力、态度和情操。能力特质是表现在知觉和运动方面的差异特质,包括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气质特质是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的速度与强度的特质。
三、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1.本我:遵循快乐原则。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非社会化和混乱无序的。
2.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自我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其作用主要是调节本我与超我间的矛盾。
3.超我:遵循道德原则。具有三个作用:一是抑制本我的冲动,二是对自我进行监控,三是追求完善的境界。
人格理论中最重要的三大理论内容虽然比较难以理解,但是在考试中考察确实非常简单的,因此将任务与理论能够对应起来;另外,特别是弗洛伊德的三我结构理论,需重点把握。
例题:
弗洛伊德的结构理论中,“三我”是指()。
A.自我、超我、忘我 B.本我、自我、无我
C.本我、超我、无我 D.自我、本我、超我
【答案】D。解析: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故本题答案为D。
- 无相关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