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央机关的公开遴选与公开选调公务员通告已经公布,其中遴选的岗位涵盖了副处级领导职务以及一级调研员以下级别的职位设置。此次遴选和选调计划总共选拔446名工作人员。请查阅并下载2021年度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公务员的具体职位清单。
(一)公开遴选报名范围:
在省以下各级单位里,那些已经完成公务员注册手续,并且目前仍在职的,属于正式编制的工作人员。
省以及以下类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里,那些已经完成登记备案手续,并且目前仍在职的正式工作人员。
地方机构中的中央单位,例如那些垂直领导或者派驻的单位,只要满足条件,同样可以报名参加。
(二)公开选调报名范围:
国有机构、大学及研究机构内执行公务的人员,还有非公务员体系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此次报名,需同时参考报名者个人意向和组织上的选拔建议。登记登记起止日期为,从2020年10月30日早上8点持续到11月8日晚上18点。
报名步骤如下:
报名者需进入遴选选调专网,开展网上登记,拟定专属密钥,填报完备资料,并选定笔试举办城市。账号与密钥将作为核验资格状况、获取并印制应试凭证等环节的凭证,敬请报名者务必牢记。
进入2021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报名页面,访问公开选调公务员报名网址
报名者需借助报名平台提交最新半身免冠正面肖像图像,该图像文件须为jpg类型,且大小不超过三十千字节。
报名人员选定职位后,需获取系统自动生成的《2021年度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报名推荐表》或《2021年度中央机关公开选调公务员报名推荐表》,这两份文件可统称为《报名推荐表》。文件下载后应立即打印,不得擅自改动内容。若需调整《报名推荐表》上的信息,必须借助报名系统完成操作,操作完成后需再次下载并打印新文件。
报名者需依据干部管理权限,将《报名推荐表》递交给相关机关的人事部门,由该部门进行审核并加盖公章。
报名人员需将审核盖章后的《报名推荐表》转化为电子文件,可以通过扫描或拍摄方式,确保电子文档为jpg格式,且文件体积不超过200K。完成转换后,应借助报名系统完成文件上传,随后执行职位提交操作。若需更改报考职位或取消当前职位更多公务员考试网题库就点击这里,进而选择其他职位,则必须重新获取并打印《报名推荐表》,办理审核盖章手续,然后再次进行文件上传。
定向选拔选调生的岗位,由省一级党委组织部门集中安排报名事宜,不允许个人自行报名参加。
报名者可在报名环节自行决定或调整笔试城市,未作选择者统一安排在北京进行笔试,若未按时完成报名流程,则视为自动放弃报名,每人只能申请一个面向所有符合资格的公务员遴选或选调岗位,重复申请无效,所有伪造信息的行为都将导致遴选或选调资格被取消。
本次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不收取报名费。
请点击这里获取更多关于2021年中央机关公务员遴选和选调生的考试信息
中央遴选单位不同意怎么办?公务员遴选怎么备考?
中央遴选单位不批准离职怎么办?要弄明白,单位不批准的原因是什么。首先,如果签订了服务期协议,并且已经服务满期限,同时符合遴选公告的招录条件,假如单位还是不同意放行,可以向组织部门反映情况(需谨慎);其次,如果尚未服务满期限,单位不同意离职,那么就必须等到服务期满之后才能参加遴选考试。另外,请注意,在考虑前往首都定居时,务必充分评估当地的生活状况,例如住房问题等,切勿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
这些内容应该有助于处理中央公务员选拔机构持反对意见的情况。那么,公务员选拔考试要如何准备呢?
准备期间,参考书众多,不必一一列举,可以参考《大大谈治国理政》来提升政治素养,人民日报等也是不错的选择,关键是选择自己更适应的阅读方式,不必拘泥于特定类型。工作方面,要重视公文写作,这部分内容偏重文字,比较单调,需要投入较多精力才能掌握。例如新闻稿、治理计划、宣传材料、发言稿等,可以借鉴本单位的文件,当然,若能获取省级或国家级的正式文件作为参照,其参考价值会更高。
实际上研究过往的选拔考试卷宗能够察觉其更侧重实际操作,因此不仅需要研读部分政治理论材料,还应当增强实际操作经验的储备,弄清楚各项政策怎样执行到位,碰到哪些难题以及对应的处理方法,务必可以察觉问题,探究核心,处理难题。如此在考试时才能拥有连贯的思考过程,能够表达有实质内容,而不是单纯地复制粘贴材料文字。需要经常进行训练,训练完成后要拿自己的成果跟规范的文本或者标准答案做比较,概括来说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专门性的修正,以便提升自己的得分水平。
如何准备公务员选拔,观点多种多样,关键在于寻得契合自身的路径,并且能专心致志地钻研,切忌时断时续,这才是冲刺阶段的核心要素。最终,愿各位参与者皆能成功获得理想的职位。
遴选机构不批准怎么办?首先专注于自身职责。若想与上级建立融洽的互动,尽职尽责是基础。当前选拔考试大多要求出具单位准予报考的文件,倘若本职工作表现欠佳,在领导心中留下负面印象,届时申请证明时会十分为难。务必提前与领导进行沟通。参加测验前,务必与上级进行沟通,即便部分地方的笔试无需单位批准,一旦录取后,若本单位负责人不批准离职,将会引发诸多非必要问题,但现今多数负责人态度较为通融,只要事先与其进行有效沟通,在测验选拔之后,各项事宜将更为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