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公务员考试笔试内容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以及申论,对于申论而言,主要是以4道题为主,3道客观题,1道大作文,掌握的内容在于平时的积累,比如申论热点、申论范文,接下来甘肃中公教育将会为大家持续更新申论范文以供大家参考,望大家及时查看并积累,下面是2021年甘肃省考申论范文:有精品才有未来。
白朗宁曾说:“艺术应承担起哺育思想的责任”。然而当前我国文艺作品抄袭成风、生搬硬套、粗制滥造、缺乏创新现象层出不穷,起到育人反作用,影响社会风气,阻碍国家发展,让创作宗旨和观众期盼背道而驰。究其原因,是文艺创造者利欲熏心,寻求弯道超车的捷径。因此,要打造文艺精品,有精品才有未来。
以人为本为基石打造文艺精品。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能不能创作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取决于是否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鲁迅如果不熟悉辛亥革命前后底层民众的处境和心情,就不可能塑造出祥林嫂、闰土、孔乙己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吴文藻先生主张社会学要为中国人民服务,要对中国国计民生有用处;费孝通先生也提出,学术研究就是要“为富民事业想办法、出主意”。传承前辈大家们“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情怀,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当代学者才能更好地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只有走出书斋,双脚踩在大地,自觉走进群众,才能挖掘文学宝藏,提高艺术本领。
以坚持原创为支撑打造文艺精品。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指出“创新是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而一部缺乏创新、被指涉嫌抄袭的作品,如何称得上文艺精品,一部失去原创生命、流于形式的作品怎能发挥出文艺作品的积极作用?文艺工作者是文艺作品的生产者,一部文艺作品是否具有创新性,主要就取决于文艺工作者。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的文艺作品,都不应该将创新的初心摒弃。坚守文艺作品的创新性,是文艺工作者的职业操守。
以工匠精神为保障打造文艺精品。打造文艺精品。工匠精神近年来重回人们视野,成为各行各业追求卓越的标杆。匠心是曹雪芹历经“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坚持,最终成就的经典名著《红楼梦》;匠心是王羲之沉迷书法笔耕不辍将墨汁当蒜泥的专注,最终写就书法著作《兰亭序》;匠心是徐霞客:“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执着,最终成就地理名篇《徐霞客游记》。文艺创作如同耕耘,容不得半分懈怠,其背后所隐含的是专注、技艺、对完美的追求,我们必须秉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诗经》曾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因此,文艺精品离不开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以工匠精神育文艺精品。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以明德引领风尚”。文艺是铸就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铸就灵魂的工程师。匠人精神是打造文艺精品的“着力点”;勇于创新是打造文艺精品的“新引擎”;版权意识是打造文艺精品的“压舱石”。文艺工作者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民族精神火炬,为世界文明贡献华丽的中国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