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归纳概括 文章 文章写作 贯彻执行题 提出对策 综合分析
归纳概括题 辅警 辅警 辅警 
  2024年教师资格面试教案:数学《比例练习课2》
发表评论 来源: 编辑:kaifamei 日期:2023-12-28


教学

内容

练习课

时间

分配

讲授

练习

12分

28分

教学

理念

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说实话的机会,引导学生回顾和整理相应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归纳、类比和总结的能力。

教学

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熟练掌握判断正、反比例关系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

准备

习题卡

一、基础练习

1.判断下面各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是成什么比例?

1)每公顷产量一定,播种的公顷数和总产量。

2)总产量一定,每公顷产量和播种的公顷数。

3)从AB地,所用时间和行走的速度。

4)一个人的年龄和他的体重。

2.判断下面一些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1) 除数一定,比例。

被除数一定,比例。

2) 前项一定,比例。

后项一定,比例。

3、判断下列关系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如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d×∏=C X×8=Y a×h×=S

( )一定 ( ) 一定 ( )

二、对比练习

上面各题学生作出了判断,并说明理由后,师指出:比值一定,也就是商一定,成正比例。因为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除法运算的结果商相当于乘法算式中的一个因数,即Y=KXK一定。所以判断成正、反比例的方法,可以统一用乘法关系式来判断。把题目中的三种量列成乘法算式。如果一个因数一定,另一个因数和积成正比例,如果是积一定两个因数成反比例。

1.利用乘法关系式判断: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整理和复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每本书的单价×本数=总价 速度×时间 = 路程

一定 )比例 )比例 一定

23X=Y YX )比例

3YX )比例

2.引导学生总结判断规律:一列(列出乘法算式)、二找(找出定量)、三判断(积一定,则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成反比例,其他情况则成正比例)。

三、深化练习

1.利用判断规律,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成不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1)房屋面积一定,铺砖块数和每块砖的面积。

2)差一定,被减数和减数。

3)圆的半径和周长。

2.从汽油的千克数,行的千米数和行1千米的耗油量这三种量中,分别

说出谁一定时,谁和谁成什么比例?

3.从每千克花生榨油千克数,花生的千克数和花生油的千克数这三种量中,分别说出谁一定时,谁和谁成什么比例?

四、布置作业

正反比例的判断

判断规律:一、列(列出乘法算式)、

二、找(找出定量)、

三、判断(积一定,则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成反比例,其他情况则成

正比例)。

课总

后结

本堂课,是一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课。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没有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顺从学生的思维规律,鼓励学生大胆讨论、发言、交流,后总结出正、反比例的判断方法。这样,整堂课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浓,积极性高,成就感足,理解和记忆也就自然较为深刻。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公务员考试网推荐专题
你可能还会关注的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公务员考试网最新文章
公务员考试网热门文章
公务员考试网推荐
 
网站留言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信息反馈 | 合作伙伴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2007-2023 甘肃公务员考试网(www.gsgwyw.com)
Copyright © 2007-2023 www.gsgwyw.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