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坐落着云冈石窟,这些石窟沿着山势开凿,东西方向连绵约1公里。这里共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超过51000尊,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三期石窟
云冈石窟中的佛教艺术,依据其石窟的构造、佛像的刻画以及艺术风格的变化,可以被划分为初、中、晚三个不同的时期。
早期石窟
如今第16至20个洞窟,亦称作昙曜五窟。《魏书·释老志》(卷114)中有所记载:“在和平年间,师贤离世。昙曜接替了他的职位,改任沙门统。最初,昙曜在恢复佛法的那一年,从中山受命前往京城,恰逢皇帝出行,他在路上遇见了昙曜,皇帝的马匹主动靠近并咬住昙曜的衣袍,当时的人们认为这是马匹认出了善良之人,皇帝随后以师礼对待昙曜。”昙曜在白帝之地,位于京城西部的武州塞,他凿开了山石壁,开辟了五个石窟,每个石窟内都雕刻了一尊佛像,其中最高的佛像高达七十尺,次之的也有六十尺,这些佛像雕刻精美,气势非凡,堪称当时之最。文中所提到的五个石窟,正是当时著名的高僧昙曜所挑选的钟灵毓秀的武州山,他开凿了雄伟壮观的昙曜五窟,从而拉开了云冈石窟开凿的序幕。这第16至20窟,也就是象征着帝王的昙曜五窟。它们的平面呈马蹄形,顶部为穹隆状,石窟的外壁上密密麻麻地雕刻着成千上万的佛像。主要呈现的是三世佛像,这些佛像身材伟岸,面部圆润饱满,鼻梁高挺,眼窝深邃,双肩平齐而挺拔,整体散发出一股坚实、浑朴、自然的造像韵味。在雕刻技艺上,它继承了汉代雕刻的卓越技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同时吸纳了古印度犍陀罗和秣菟罗艺术的精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期石窟
云冈石窟在中期达到了雕刻的巅峰,其中最为著名的包括第1、2窟,第5、6窟,第7、8窟,第9、10窟,以及第11、12、13窟。此外,还有尚未完工的第3窟。这一时期,即471年至494年,是北魏迁都洛阳之前的孝文帝时期,也是北魏历史上最为安定和繁荣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云冈石窟汇聚了全国各地的杰出人才,凭借国力的强大支持,雕刻出了更加壮观和精美的石窟大窟及佛像。在孝文帝迁都之前,皇室所负责修建的所有大型石窟和佛像工程均已圆满结束,整个过程历时超过四十年。这些中期石窟的平面布局大多为方形或长方形,部分石窟内雕刻有中心塔柱,有的则设有前室和后室。壁面上的图案布局呈现上下多层、左右分段的特点,而石窟顶部通常装饰有平棋藻井。造像主题丰富多样,显著彰显了释迦牟尼佛与弥勒佛的尊崇地位,释迦与多宝二佛并坐的造像尤为流行,同时,护法天神、乐神、供佛行列以及佛的生平、本生、因缘故事以及维摩诘等故事形象也纷纷涌现。佛像面部圆润适中,尤其是宽袍大袖的佛像风格盛行,创新性地出现了众多新的题材与造像组合,着重表现了护法形象及各类装饰。在石窟发展的中期阶段,这一时期充满了对改革与创新的追求,并成功推动了佛教石窟艺术向中国风格的转变。多种因素的交织,催生了被誉为宏伟壮丽的太和风格,其显著特征是汉化进程迅猛,石窟艺术的中国化在这一阶段开始并走向成熟,这一阶段指的是云冈石窟的中期,其展现的内容丰富、雕刻工艺精湛的艺术风格与早期石窟大相径庭,雕刻形象追求规整与华丽,从洞窟的构造到雕刻的内容和风格,都明显带有汉化的痕迹。
晚期石窟
北魏迁都至洛阳(494年)之后,尽管云冈石窟的大规模开凿工程暂告一段落,但凿窟造像的风气却在民间中下层广泛传播开来。众多皇亲国戚、中层及基层官员,以及地方信众,都充分利用了平城遗留下来的技艺,在云冈地区开凿了众多中小型的石窟。这种小型石窟和龛洞的建造活动,一直持续至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即便平城作为北魏的北都,依然是佛教文化的重要中心。此时,大型洞穴数量减少,而中、小型洞穴则从东向西遍布山崖。这些洞穴主要集中在20号洞穴以西,同时涵盖了4号、14号、15号以及11号洞穴以西的山崖上的小洞穴,共计超过200座。这些洞穴大多以独立的形式存在,不再以群组的形式出现。其中,雕像的主题多为释迦牟尼与多宝佛,或者是上方为弥勒佛,下方为释迦牟尼。佛像与菩萨的面庞轮廓清瘦,颈部修长,肩膀狭窄且向下逐渐收窄,这种独特的造型是北魏晚期推行“汉化”政策时出现的一种风格,它以清新雅致的“秀骨清像”为特点,成为了北魏后期佛教造像的一个鲜明特色。这一特征和风格在龙门石窟的北魏窟中同样有所体现,对中国石窟寺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遗产价值
云冈石窟的雕像气魄宏大,内涵极为丰富更多公务员考试网题库就点击这里,被誉为五世纪我国石刻艺术的巅峰之作,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珍贵宝库。依据开凿的时期,可以划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石窟雕像风格都独具一格。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恢宏,展现出雄浑、质朴的西域韵味。中期石窟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富丽的装饰闻名于世,彰显了北魏时期艺术风格的复杂多变与宏伟壮丽。尽管晚期窟室规模相对较小,但其中人物形象却清瘦而俊美,比例协调,堪称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典范,也是“瘦骨清像”艺术风格的起源。此外,石窟中保存的乐舞及百戏杂技雕刻,不仅展现了当时佛教思想的盛行,也反映了北魏社会的日常生活。
-
云冈石窟在哪 云冈石窟保护成果显著,仍需文保人员长期 2025-06-27
-
云冈石窟在哪 云冈石窟景区推3小时深度精品讲解服务, 2025-06-25
-
云冈石窟在哪 2025云冈数字化保护研讨会召开,80%洞窟 2025-06-19
-
云冈石窟在哪个地方及怎么坐公交前往的详细交通指南 2025-05-02
-
云冈石窟在哪 云冈石窟详细信息及旅游指南:地址、开放 2024-12-22
-
云冈石窟在哪 太原五台山旅游攻略:住宿、用餐、优惠及 2024-11-14
-
云冈石窟在哪个省?探寻中国规模最大古代石窟群之一 2024-11-11
-
云冈石窟在哪个省 2024-09-04
-
云冈石窟在哪里 云冈石窟地理位置信息 2024-09-04
-
云冈石窟在哪里 2024-09-04